2017年7月28日

身體多處不適,卻找不出原因?談壓力與身體症狀

個案(以C代替)是南部上來北部打拼的二十多歲青年,新婚,父母及老婆都還在南部,本身是理工背景;由於是新的工作,加上離鄉背井孤身一人北上,希望能儘快能夠成功、有所成就,光榮返鄉。此次來就診是因為持續數月的失眠。

病史詢問之後,發覺個案是屬於A型性格,自我要求高,嚴以律己,做事情認真、仔細,每天下班後都要仔細一遍又一遍的思考明天工作的部份,有無任何遺漏的可能;對於情緒則多採取壓抑的態度,覺得不能示弱,更覺得不能把時間浪費在休閒生活上。由於上述原因,個案雖然離家數月,但是都沒有回家;雖然想家,但是沒有表現出來。
除了失眠外,還有胸悶、肩頸痠痛、腸胃不適、胃食道逆流、、、、等身體症狀。

看起來,是一個壓力所造成情緒及身體相關症狀表現的個案。除了開立藥物外,還需要配合一些非藥物的方式,來做適當的紓壓。考量到他的背景,有了以下的對話:

Dr:你是工程師,應該會聽過"應力"、"金屬疲勞"吧!
C:嗯,知道。
Dr:人雖然是肉做的,但是當你用十分堅強的意志、鋼鐵般的毅力去逼自己時,這時候就像金屬,當長期承受"應力",雖然你覺得它的大小是自己可以應付的,但是時間長久下來,也是會產生"金屬疲勞",這就可以解釋你那些身體的不舒服;而你一直讓自己處於警戒的狀態,當然會睡不著覺,而有失眠的問題。
之後,就跟個案討論一些生活的調整,包括:想家就回家一趟吧!
(此時,個案眼角似乎濕潤了起來..........)
(恕刪)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我平常比較常用的衛教對話如下:
Dr:知道橡皮筋吧?
C:嗯,知道。
Dr:橡皮筋如果將它拉長,持續3分鐘後放開,它會怎樣?
C:恢復原狀!
Dr:那如果持續30分鐘呢,會怎樣?
C:應該也會恢復原狀。
Dr:那如果持續3個小時呢?
C:嗯、、、、、(思考中)
Dr:那如果持續3天呢?
C:那應該就會回不來了吧!
Dr:是啊,橡皮筋如果拉長3分鐘,休息一下再拉長3分鐘,這樣重複使用,橡皮筋可以維持它的效能;可是如果你持續拉長,到達3個小時、甚至3天,那麼就會彈性疲乏,回不來了!人也是一樣,適度的休息是必要的,才不會像拉長3天的橡皮筋一樣彈性疲乏。

2017年7月27日

自律神經失調找出病因 學習放鬆技巧

這是先前在中時健康網的相關文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你是否只顧著為工作打拼,卻時常感覺身體疲倦、脾氣變差、記憶力不佳,甚至有時感覺呼吸困難?小心可能罹患自律神經失調!曾經報載有此困擾的人包括政商名人,其中台中市長胡志強、名嘴陳文茜等,即為代表之一。根據歐美研究,大約每100人中就有30人曾經歷過自律神經失調的痛苦,而醫界推估台灣人罹患比率應該與歐美相當。尤其,許多上班族因為生活步調急促緊張,經常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之間,如蠟燭兩頭燒,往往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高危險群。

人體的神經系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,一為中樞神經系統(包括腦和脊髓),另一為周邊神經系統;而周邊神經系統可分為體神經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,自律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。精神科醫師陳炯旭表示,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「油門」,在面臨壓力狀態,會使交感神經興奮,使腎上腺素分泌旺盛,當長期累積壓力而過度興奮,就會出現心跳加快、頭痛、頭暈、口乾、呼吸困難、心悸、胸悶、肚子痛、便祕等反應;容易導致心臟病、高血壓、失眠、焦慮、恐懼、憂鬱、記憶力衰退等現代文明疾病,屬於症狀輕微的精神疾病。
多數患者在剛出現身體不適時,會透過生理檢查包括X光、心電圖或做胃鏡檢查等,試圖找出病因,但是通常約有50-60%的病患在逛遍各大醫院、做過無數檢查與治療後,仍然感覺不舒服,但是檢查結果都正常。在拖延一段時間之後,最後才被轉介到身心科尋求協助。如果即早藉由精神科醫師完整的評估與診斷,找出真正的病因,才能避免做了一堆檢查,而且產生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」的情形。
陳炯旭表示,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上,合併使用口服藥物與非藥物的心理治療,口服藥物主要是調節失衡的神經內分泌傳導物質,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與情緒症狀;至於心理治療則依個人的需要做適當的建議,包括放鬆技巧訓練與認知心理治療等,都會有幫助。很多患者在症狀緩解之後,就馬上停止藥物治療,這樣反而會更為不舒服。患者必需學會放鬆方法,例如泡熱水澡、做瑜珈、腹式呼吸、冥想.....等,當症狀穩定之後,再於門診與醫師討論逐步降低藥物使用劑量,絕不能馬上停藥,避免症狀重現。除了藥物治療外,透過適度運動、規律生活、遠離壓力,才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最佳策略。